新闻动态
陈集益走进栖阅大家讲堂:致敬那些回响在“大地上的声音”
2025-03-04
2月22日,北京老舍文学院合同制作家、《中国作家》编辑陈集益走进栖霞区“栖阅大家讲堂”活动,与小说家陈武、李黎一起,以“致敬那些回响在大地上的声音”为主题,为市民读者带来一场精彩的阅读分享会。
李黎说,小说集《大地上的声音》中共有三篇小说,描绘了数十年前浙江金华一带质朴的乡土生活。其中《大地上的声音》这篇小说约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二,讲述了一位婺剧传承人数十年间的兴衰,也展现了地方戏剧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命运波折。
他表示,陈集益通过这部作品,试图捕捉并保留那些曾经响彻大地的声音,尤其是像婺剧这样的传统戏剧,它们所传达的声音比日常交流更具代表性和集中性。李黎指出,陈集益的作品始终关注底层生活和时代变迁,既传递了对传统和人性的坚守,也充满着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。
陈集益回顾了自己的写作历程,并详细介绍了小说集《大地上的声音》的创作背景和主题。他说,自己从小生活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山区,高中毕业后到温州打工,经历了底层生活的艰辛,这些经历促使他通过写作来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,歌颂劳动人民改变命运的努力。
陈集益表示,自己的写作风格虽然受到先锋文学的影响,但思想内核多数是传统的,带有“文以载道”的特点,尤其是受到传统戏曲中“劝人为善”“守正道护苍生”“威武不能屈”等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。他强调说,作家应当像植物一样具有“趋光性”,尽管现实可能充满黑暗,但作家应当传递一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,在作品中呼唤光明和正能量。
陈武认为,陈集益的小说《大地上的声音》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,尤其是婺剧的兴衰历程。他特别为大家讲述了小说中真实且感人的一些细节,如主人公驼背的形象,以及他对婺剧的坚守等等。同时陈武还指出,小说中的每个主人公都有某种身体或心理上的残疾,但他们的精神却非常高尚,尤其是小说《照亮》中关于眼角膜捐献的故事,深刻展现了“感恩与报恩”这一主题。他总结说,陈集益的小说虽然语言朴素,但传递出的情感和思想却令人震撼,尤其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人性光辉的描写,令人印象深刻。
分享结束后,现场主持人和观众还向三位作家提出了许多问题,有人咨询《大地上的声音》的写作心得,也有人请教各位老师小说的具体写作技巧等等,都得到了他们耐心细致的解答。陈武、李黎对《大地上的声音》的精彩解读,陈集益对作品和作家职责的深刻诠释,让市民读者们不但对小说集《大地上的声音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也对写作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据悉,“栖阅大家讲堂”是栖霞区2023年以来重点打造的阅读活动品牌,已陆续邀请了50余位名家、大家来到栖霞,走进栖霞区图书馆与市民共读好书、分享心得,掀起了多读书、读好书的热潮。欢迎关注“南京市栖霞区图书馆”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活动、获取最新活动信息。
通讯员 乔衍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
校对 李海慧